“是否參與資產開發、資產風險評判或者風險定價是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與金融IT公司的本質性區別,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應是圍繞資產驅動,進一步與交易銀行投資銀行形成生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因為過去互聯網金融的亂象,所以很多人現在都叫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一方面要顛覆傳統金融,另一方自己又很糾結到底是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是科技企業還是金融企業?科技企業賺錢太累,金融企業PE太低。正如德勤風險管理執行合伙人吳穎蘭女士所指出:”過去, FinTech公司定位不清晰,與金融機構間競爭又合作。 未來,將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為金融行業服務,幫助金融行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金融科技代表性企業京東金融可以視為一家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先生說:“世界不缺一家技術能力強,能賺錢的金融機構。但這個世界缺的是,既能夠給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時又能給他們帶來收入的、服務于金融行業的公司。” 中信銀行最近提出了生態金融概念并發布了生態金融云,認為生態金融是交易銀行的新形態:認為交易銀行應當全面聚焦于渠道整合與跨界整合, 包括以交易為基礎(聚合交易),以數據為核心(交易數據),以.場景為關鍵(場景入口),以生態為方向(相互賦能)的特征。
信息來源:中信銀行2017“一張圖讀懂生態金融”
因此,大家的共識是FinTech公司并不是金融行業的顛覆者,而是兩者的優勢互補、相互合作、融合迭代、技術升級。
可是允許我們多問幾句: 為什么會達成相互融合?本質原因是什么呢?金融科技公司的未來是幫助銀行建系統嗎?那這個世界似乎更不缺一家做銀行IT系統的公司。金融科技公司自己還做信貸業務嗎?做信貸業務就是和銀行在直接競爭嗎?上海文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鐘勝九先生對上述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1. 金融科技公司的選擇,本質是資產驅動還是資金驅動。
因為現在金融仍然是資金端驅動、資本密集型依托巨大資產負債表。銀行說我凈資產規模大資金多且便宜勝過一切,在資金端驅動的情況下,技術好體驗好不代表就規模大。當金融市場發展到充分競爭,銀行運營也轉向輕資產模式,成為進一步需求驅動優質資產驅動時,通過技術能夠進一步獲取識別優質資產時,金融科技公司的價值才會進一步凸顯。
2. 如何證明是優質資產?有一定規模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完成0到1的證明。
不能完全依賴銀行的創新和識別,管理巨大資產規模的銀行在合規監管社會信用背景下必然選擇是最低的風險喜好。不同與車貸房貸,面向中小微企業,必須由新金融進行創新完成證明,實踐數據是說明資產屬性的最好方式。從0到1最困難,其中涉及更多技術手段的運用,從1到100是結構融資證券化生態合作解決的事情。以上說明了兩個重要的特征:為什么有資金的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有自營的科技金融業務,用科技的手段做金融。也說明了是否參與資產開發、資產風險評判或者風險定價是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與金融IT公司的本質性區別。
3. 因此,金融科技公司的發展方向有兩條路徑選擇。一是成為擁有零售技術的零售商,二是發展為基礎設施。
沿著資產開發的路徑,新金融發展為特定行業,特定族群,特定產品的零售商,銀行變成批發商。對此,有的銀行覺得客戶資源掌握在零售商手中,或有不甘,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一方面零售商也愿意開放共享,開放場景,開放客戶;另一方面金融服務有很多層面,或者自身效能提升穿透審批,其實客戶一直都在,只是誰能更好的滿足當下需求。
甚至一些行業B2B電商也在向此方向發展?!绢~外補充一下B2B電商的問題是有的掌握,有的并不掌握真場景,B2B中訂單入口并不等于融資需求,訂單入口有的時候真的只是Order Entry?!客瑫rB2B電商同樣需要建設金融科技。
4. 成為金融基礎設施或是金融科技公司更高的理想。
大家都知道僅僅引流做流量價值不高,因此另一類規模更大,或者技術能力更強的金融科技公司致力于成為金融基礎設施架構?;A設施類公司也包括橫向和縱向兩種延伸方式,一類是以特定產品為核心,技術改進更全面。覆蓋從引流到資產交易全環節,支持合作金融機構拎包入住,而自身資本金信貸份額更低或通過結構,另一端支持場景方快速流量對接。另一類是在底層服務或特定服務點展開如反欺詐、電子合同、區塊鏈(包括憑證合約)、支付、交易征信(包括文瀝企業征信)等,成為更多金融機構的服務商。
結語:金融科技的核心應是形成一系列資產驅動。圍繞資產開發、評估評價、風險評判、產品定義、資產標準化,進一步與銀行形成生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關于作者:鐘勝九先生現任上海文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WelinkData)和上海文瀝企業征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推動文瀝成為國內領先的集企業交易大數據征信、供應鏈管理和金融一體的領導企業,。鐘勝九先生曾先后擔任美國通用全球交易服務集團GXS中國區總經理和中國電子商務先鋒企業8848中國區技術總監。